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六十三章:大夏朝会,永盛之怒,阴谋再显,学子之怒(2 / 3)

拿他出来当幌子最好,出了事,大不了就是顾锦年虽有才华,可惜的是太过于锋芒,不行得好好磨练一二,朕看走眼了。

没出事,顾锦年领功论赏。

而且江宁郡发生这么多事,武将集团愣是一句话不说,这也有点问题,故此普遍认为,这一切都是镇国公,苏文景,还有永盛大帝三人达成协议。

至于顾锦年,就是出来刷个脸的。

可官员知道又如何?肯定不会说出去啊。

但大部分读书人不一样,年轻气盛,最喜欢做什么事?不就是为民伸冤,张口道德,闭口百姓吗?

顾锦年原本是个纨绔,突然一下变成了大夏第一才子,他们服吗?

有人服,基本上见到顾锦年的人都服。

但大部分人是不服的。

为什么不服?

因为顾锦年背后是谁?是镇国公。

仇富心理是亘古不变的东西,一个纨绔突然一下变成大夏第一才子。

尤其是这个纨绔还是大夏最顶尖的权贵,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,是有人帮顾锦年造势?

答桉显而易见,很有可能。

只不过找不到理由去喷,毕竟顾锦年纨绔归纨绔,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。

最近风评又好,大家没什么好说的。

可现在有理由吗?

有。

江宁郡百万难民,而且谣四起,传到京都来就是什么易子相食,千里赤地,民不聊生。

虽然事实没有这么夸张,可也差不到哪里去。

今天又传来消息,江宁府一石粮食卖出二百六十两白银的天价,到了众人嘴巴里,你传我,我传你,变成了一石粮食卖一千两。

这下子这帮读书人直接炸了。

你顾锦年不是大夏第一才子吗?

就这?

这就是你的献策?

让粮价暴增到一千两白银一石。

让头猪来指挥都不会这样吧?

而且更离谱的谣都出来了。

户部右侍郎提议,应当与江宁府米商协谈,将价格压制行情价,国库拨款,购买粮食,从而减缓官府压力。

结果临阳侯直接否决,认为户部右侍郎勾结商贩,直接被罚革职查办。

可实际上今天临阳侯都没上朝。

但百姓愿意听这个吗?

不愿意。

他们更加愿意听到自己想听东西。

江宁府是不是难民如云?

是不是都吃不饱饭?

是不是粮价疯涨?

是,那就对。

那你顾锦年就是个祸害。

“一石粮食,千两白银,亘古至今,闻所未闻,历代历朝,何来千银之米,这便是大夏,只怕都是有人在幕后指点,为的就是让他顾锦年官路亨运罢了,当真是恶心。”

“我无法想象,一个写出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之人,竟会想出这样的策略?还敢说这国运诗不是他人代笔之?”

“走,去大夏书院,我要与顾锦年当面对质,我要问问他,到底安着什么心?视千万百姓于水火当中,看看他的心,是不是黑的。”

一道道声音响起。

京都内,明显是有人故意抹黑顾锦年,将顾锦年骂成不仁不义不孝不忠之人。

如此恐怖的议论,也惹来百姓反感。

有人不安好心,从中挑拨。

而大部分读书人则是盲目跟从,整件事情只需要细细琢磨一二,就会察觉漏洞百出。

可问题是,情绪高涨之下,普通人就是容易被带歪。

听风就是雨,这是常态。

再加上,心中的嫉妒,以及群体效应,所有人下意识觉得顾锦年就是错的,江宁府难民如云,这是顾锦年的错,粮价暴涨,也是顾锦年的错。

这个时候你要是敢说一句顾锦年的好,得到的就是谩骂。

而为了进入群体,只能跟着大家一起走,管你喷谁,反正人多就是力量。

我就是光。

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光。

毕竟让我做实事我做不出来。

让我写千古文章我也写不出来。

可你让我跟着你一起去闹,一起去喷,那就简单了。

一时之间,数千名读书人,浩浩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