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六十七章:风评更变,百姓沸腾,灾后交锋,古树变化(4 / 7)

太苛刻,而是明面上的吓唬。

把人抓走,然后问清楚身份,再吓几句,什么你的同党已经招了,我劝你最好自己说清楚,免得受牢狱之苦。

能抓你肯定是有证据,没有证据不会抓你。

你配合我,我配合你,你让我早点休息,我也不会对你太过分。

诸如这些话,说完之后,要是还是一问三不知,就回家去。

要是真说出点东西,那就可以慢慢说了。

大体上还是以吓唬为主,真对这帮文人动手,也不太现实,毕竟事情不大,参与者不多,只是给文人敲一下警钟。

别没事就乱造谣乱说话,唆使者可恶,没脑子的人更可恶,蠢的人一定是比坏得可恨。

坏的人是有目的,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样做是对的。

可蠢的人不一样,抓了你吧,你说你不知道,完全是被带节奏的。

说你有罪吧,没啥问题,可罚的太狠,也不人道。

说你没罪吧,也没啥问题,可不罚你,这口气咽不下。

所以这就要看皇帝的心思,可大可小。

此时此刻。

相府内。

宰相李善,吏部尚书胡庸,礼部尚书杨开三人聚集在此。

除宰相之外,胡庸与杨开是太子势力。

实际上,李善也算是半个太子之人,只不过他是宰相,心里肯定是希望太子登基,但处理事情的时候,必须要秉公执行,不得参与任何党派之争。

否则的话,他这个宰相也到头了。

礼部尚书杨开很简单,他是礼部的,是当朝大儒,长幼之分根深蒂固,无条件支持太子。

吏部尚书则是因为太子监国,被太子一手提拔而上。

吏部与礼部是最大的两个部门。

至于户部,刑部,兵部,工部,与太子没有太大关系。

户部尚书与秦王殿下关系极好,兵部也与秦王关系极好,甚至秦王与顾家的关系也不错。

毕竟秦王当年就是顾老爷子带出来的,逢年过节,秦王都要去顾家送礼。

如果不是最近监国,顾家发生这么多喜事,秦王早就去了。

刑部则完全与儒臣关系极好,而且刑部官员也不能与他们关系太好,满朝文武其实最讨厌的也就是刑部,扯到了刑部,很多事情就很麻烦。

儒臣就不一样,他们本身就拥有御史的职权,刚好与刑部相符,走的很近。

大夏朝廷其实就是三股势力。

太子势力,秦王势力,还有权臣势力。

而三大势力之上,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了。

当然,还有一股势力。

那就是相权。

只是这东西,心照不宣。

“相爷,顾锦年之策,当真是奇迹啊,我等所有人准备好的棋局,被他一篇计策,全部推翻。”

“今日陛下雷霆大怒,我想事情要麻烦了。”

胡庸开口,他到现在还有些沉浸在顾锦年的计策之上。

今日,他们是准备打压武将势力,削弱顾家影响,同时让陛下大开国库,送银买粮。

可所有的一切,全部被顾锦年一篇计策统统推翻,不仅仅是丢人现眼那么简单。

更主要的是,计划一个都没有实行。

“这不算什么麻烦。”

“真正的麻烦,是接下来,陛下对江宁郡世家的态度。”

李善开口。

丢人现眼不算什么,哪怕朝堂之上,被镇国公怒骂一番,他也不觉得什么。

这影响不了大局。

可接下来的事情,他觉得才是真正的麻烦。

“相爷的意思是说?陛下还要对那些商人下手?”

胡庸开口,不由皱眉。

“不止如此。”

“如今,在陛下眼中,今日但凡弹劾顾锦年之人,都涉嫌与商贩勾结。”

“江宁郡之事,极其蹊跷,这背后肯定有人操纵,而且极有可能是建德余孽。”

“朝廷之中,必然也有贼心不死之人,想要复辟帝位,主张开国库,买粮救灾,都有嫌疑。”

“只不过陛下不会对我等下手,毕竟朝堂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处理。”

“可苗头已经显露了,陛下要敲山震虎,先杀世家,再来清算我等。”

“两位大人还是好好想想,如何渡过此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