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398章七八斤的海上大虾(1 / 33)

“王爷,这一季的棉花,不比去年差多少,我们刚摘下来的几亩棉花,已经运到毛纺厂去了。”

王富贵跟在李想身后,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,让李想差点没把他给认出来。

“其他几家呢?”

燕王府的棉花,李想并不担心,有观狮山学院的学生在一旁指点,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。

而其他人,则是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已的方式去让,产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。

“我看棉花长势很好。监察御史杨本记家的两亩地,已经采完了,产量和预期差不多。”

“那个杨本记,他还种棉花?”

李想疑惑的问道。

这家伙,真是让人无语。

这段时间,他一直在弹劾李想,虽然吃了不少亏,现在已经很少弹劾了,但是偶尔还是会冒出来。

可偏偏,这个人似乎对燕王府的所作所为,都是亦步亦趋。

长安城里,除了燕王府外,杨本记家是最大的茶园,这些年赚了不少钱。

据说,杨本记还派人回老家,把南洋水稻种了下去。

这不,燕王府才刚开始推广棉花,他便跟了上去。

“王爷,我们卖棉花的时侯,说谁都能买,所以……”

王富贵紧张的看了李想一眼,生怕他不高兴。

“有什么好紧张的,杨本记种棉花,这不是好事吗?长安城里的人都知道他和本王的关系不好,既然他都选择了种棉花,那其他人就得考虑一下,是不是也该跟上了。”

李想可不是那种心胸狭隘的人。

杨本记身为监察御史,自然有弹劾的权利。

事实上,他并不是故意针对燕王府的。

但现在,李想反觉的他有些可爱了。

“王爷,宫中已经派人来警告过我们,只有我观狮山书院才能在关中道种棉花。”

王富贵一看李这是要将棉花推广开来,连忙出声提醒道。

“我知道了,回头再跟你说。”

……

随着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长孙府中灯火通明,灯火通明。

和往常一样,长孙冲来到了长孙无忌的面前,将自已知道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
“父亲,燕王府已经把所有的棉花都买走了,而且开出的价格也很诱人。孩儿粗略估算了一下,这片棉花田的收益,至少是水稻的十倍、二十倍,如此看来,棉花种植的前景很好。”

长孙家与燕王府向来不和,今年也想跟着燕王府种上几十亩地,可犹豫了许久,等他们下定决心的时侯,已经没有棉花种子了。

“正是因为棉花种植的利润极高,所以陛下才会明确表示,不支持关中各州县将农田改为棉田。我倒要看看,那李想敢不敢忤逆陛下。”

长孙无忌原本对种植棉花很感兴趣,但现在听了李世民的话,顿时冷静了下来。

按照现在的情形,这种棉花并不喜多雨之地,而且朝廷已经将南洋水稻推广到了江南各地,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将棉花推广到江南。

那到哪里去弄一大块地来种棉花?

“父亲,我听说燕王府、房家和段家,都在岭南种了不少甘蔗,现在李想又打算大面积种植棉花,孩儿觉得,我们应该在渭水书院中,建立一座农学院?别让观狮山书院抢了风头。”

“这倒是个好主意,农业是大唐的根本,陛下对农业一直都很重视,而且建立一所农学院,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,还是很划算的。”

长孙无忌看着自已的长孙冲,心里很是记意,这两年时间,他终于长大了。

……

今天廖张氏回来得很晚。

“今天晚上不是约好了一起吃个饭吗?怎么回来的这么晚?”

廖大叔有些不高兴的说道。

“今天应该是比较早了,接下来的几天,我可能要晚一点才能回家,说不定还会在工坊的宿舍里睡。”

廖张氏舒展了一下身子,在床沿上坐了下来。

“这段时间不是挺忙的吗?”

“从今日起,长安城各处棉花地里,便开始收割棉花,而我所在的工坊,便是负责去籽纺纱,你说这段时间,我会不会变得很忙?”

“你不是说这几天雇佣了几个帮手吗?

“人手的确是多了不少,但是长安城里的棉花田,却是翻了数倍不止,就凭我们几个人,一时半刻也忙不过来。侧妃娘娘已经吩咐过了,让咱们在羊毛作坊里,自立门户,开一家棉纺作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